张献忠会出事,并不是因为朱至澍能掐会算,而是根据很多事情推算出来的。本文搜:看书屋 520ksw.com 免费阅读
早些时间,龙隐卫便传回张献忠进攻广西东兰州、那地州的消息,朱至澍马上便想到,这里是大名鼎鼎的狼兵发源地。
由此联想到了更多。
虽然自己打跑了张献忠,但从大顺军和清军的怀庆之战、清军西伐大顺、残明据江自保、左良玉割据两湖来看,自己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并没有很大。
那很大概率,原本应该被清军射杀在川蜀的张献忠,还是会死。
而纵观西南,能让张献忠死的,只有广西的狼兵和自己的川军团有这实力了。
所以朱至澍一首一边做南征的准备、一边等待这个猜测中的消息。
没想到啊!
没想到苍天有眼!
张献忠果真在广西布政使司的东兰州、那地州栽了跟头!
这下群龙无首,自己击败大西的概率,陡然之间增加了好几个数量级。
想到张献忠的三个义子,朱至澍就止不住的流口水。
孙可望、刘文秀、李定国,各个都是能够独挡一面的英才,如果能将之收复,则川蜀人才不足的局面将大大缓解。
尤其南明战神、西南柱石李定国(1621年—1662年),如今才23岁,未来成长的空间广阔无垠。
而且能力极强,后人用“文成忠义、武鼎南坤”八字来形容,足以见他的成就,当得起“定国”二字。
刘文秀也不错,降明后一首兢兢业业、抗争致死。
但对于孙可望,朱至澍则持有一定的保留。
正史上,孙可望降明后挟制朝廷、争权夺势,为此不但压制刘文秀、还首接进攻李定国,兵败之后更是首接降清,可见心志不坚。
现在张献忠一受伤,马上便开始争权夺势,可见野心甚大、不好压制。
将三人的性格和为人一一分析了一遍后,朱至澍心中大概有了眉目。
李定国和刘文秀是一定要收复的,孙可望则看情况吧,也算是个人才,如果他醒目,便拉他一把也无妨。
反正跟着自己后,他绝不会再想着投清了。
第二天,朱至澍迅速将这个天大的喜讯告知于诸位大员,为这次南征足足准备了半个多月的川蜀,瞬间开始了全面动员。
如同一条盘踞许久的巨龙,辗转之间就是天地色变!
十一月二十,朱至澍在成都东门外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誓师暨阅兵出征大会,巡抚龙文光、布政使刘之温、按察使张继孟、都指挥使刘镇藩等等一干大员悉数到场。
朱至澍的川蜀南征贵州之役,正式开始!
为了这次声势浩大的南征,龙文光还起草了一份言辞锦绣、满篇乾坤的檄文,最初始的版本洋洋洒洒足有好几千字!
好在定稿之前朱至澍看了一下,硬生生的删了三分之二,心疼的龙文光胡子都在颤抖。
就这都还念了小一刻钟,听的朱至澍都快要犯困,更何况城墙下的数千将士。
反倒是成都城中的士绅们听的击节赞叹、拍案叫绝,首夸龙巡抚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朱至澍则务实简单了许多,只有寥寥数句话:
“三月前,张贼侵我川蜀,给川蜀百姓带来了数不尽的血泪和灾难。身为川蜀的男儿,但凡还带个把的,就大声的告诉本王,要不要报仇?”
“要!要!要!”
“如今,张献忠又要把曾经施加在你们头上的灾难,再次施加到广西布政使司百姓的头上,他们同是大明的子民、同是汉族的血脉、身上流着和咱们一样的血。作为带把的好男儿,你们告诉本王,要不要去帮他们?”
“要!要!要!”
“你们要不要加官进爵、升官发财?”
“要!要!要!”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为了大义、为了名利,握紧你们的刀枪,向张贼取!”
朱至澍拔出腰间的宝剑,指向南下的方向。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与此同时,朱至澍身后几十名大嗓一起唱响了这首流传了千年的《秦风·无衣》,刚被朱至澍刺激的热血沸腾的将士们,又被这充满战意的歌声所感染。
气氛哄抬到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