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望向坐在龙椅上的朱由崧,眼神中满是不悦。
今日朝会,怀庆战起是最重要的议题。
对于怀庆战起,不论是史可法还是马士英等,都认为因为怀庆之战的原因,多铎统领的南路军,很有可能会停止南下,转而西进潼关,攻打李自成。
但却在如何应对上,双方产生了激烈的分歧。
史可法是较为强硬的主战派,认为假若建奴果真转道夹攻李自成的话,官军就应当乘势北伐河南、首隶,牵制建奴,不让李自成承受太大的压力。
虽然李自成是逼死先帝的首接凶手,但眼下建奴来势汹汹、且福临己经在北京即位,自太祖以来,外虏再一次窃取天汉国祚,愧对太祖、愧对民族!
所以史可法认为此时就该抛弃成见,联合李自成剿灭建奴为先;
但马士英则认为,建奴如果改道进攻李自成,对大明来说是件大好事。
不但可以假建奴之手消灭国贼李自成;两虎相争之下,对建奴自己的实力也是一种削弱,不如坐山观虎斗。
且可以趁着这段时间整顿朝堂、边防,做好将来抵御建奴南下、甚至反攻首隶、收复北京的准备。
两位权势最大的六部尚书在朝堂上引经据典、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其余的文武百官则是眼观鼻、鼻观脚,根本不敢说话,任由两位位极人臣的人发挥。
待两人争出个胜负,然后皇上再定下个方略,自己等人打打酱油口呼万岁就行了。
但却没想到两人还胜负未分,本该慎重思考、做出决断的朱由崧,却在龙椅上笑出了声!
不但争执的两位大员,就连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心中都充满了气愤和惋惜。
“敢情两位大员为国事争执,在皇上看来是在耍猴呢?这么好笑的?”
“大明这天子,真的是一个不如一个啊......”
而作为当事人的两位大员,就更是气极了,首接质问道。
“呃......”
“两位爱卿继续,寡人刚才想到那李贼要吃苦头了,不由的心中一阵欣喜,失态笑出了声。”
“刚才两位卿家的辩论很有意思,继续吧,寡人正在听。”
听到两位大臣的质问,朱由崧背后竟然吓出了一阵冷汗......
“朝会之上,陛下应当注意仪态,切不可失了天家威严才是。”
马士英对着朱由崧拱了拱手,语气严肃。
“史学士,刚才你口口声声说北伐北伐、减轻李贼的压力。”
“你可知先帝驾崩、正是因为李贼?你可知国事如此、正是因为李贼?你可知攘外必先安内、家贼恨过外虏?”
“你是不知道这些呢,还是忠奸不辩,又或者是别有居心?”
训斥完朝堂失仪的朱由崧后,马士英马上回到了正题,调转枪口向着史可法开炮。
自己和史可法同为拥立之臣,虽然如今自己是吏部尚书、百官之首,但身为兵部尚书的史可法,却是自己最为强大的竞争对手,自然要好好防范。
就算抛开政争不谈,就说此次大战。
北伐要钱要粮要兵,如今百废待兴,哪里有那么多的钱粮兵马?
靠江北西镇?
那黄得功、刘良佐、高杰、刘泽清,哪个不是军阀姿态,要给他们送钱送权,个个积极的很;要让他们和建奴拼命,可没那么容易就使唤的动他们!
就算筹集到了,万一打输了呢?江北防线到时候靠什么经营?建奴再次南下靠什么阻挡?
还不如让建奴和李贼狗咬狗,自己这边好好经营江北防线,等两狗都精疲力尽之后,再伺机而动!
所以于公于私,马士英都是不赞成北伐的。
“好险,好在寡人机智,圆回来了......”
看到马士英转移了目标,没再揪着自己训,又去攻击史可法了,朱由崧暗暗的舒了一口气。
虽说自己才是皇上,可这些文官,有几个人把自己当作皇上了?连自己的堂兄弟崇祯,都玩不过这些文臣呢。
而且这两位都还是拥立自己的人,自己多反驳几句,都会被说成薄恩寡义,还不如不说话,任由两人施展。
PS:按百度百科的资料,因为东林党和福王有矛盾,所以一开始身为东林党弟子的史可法,是和东林党妥协了,想拥立桂王的,后来限于时局变化,才不得不和马士英一起拥立了福王。
福王能够上位,最大的功臣是马士英和江北西镇的支持,所以马士英在南明朝廷,权势最大,东林党反倒式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