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高峰时期,大明的税收中,农税的占比超过75%!商税等其它杂七杂八的税收,加起来才25%。
这就导致税收总额上不去不说,还把本就穷困的农民逼的没有了活路,不反等着饿死?
所以朱至澍税制改革的第一点,就是减轻农民的负担。
关于税制的事情,之前就和龙文光、张继孟打过招呼了,两人也做了很多的装备,各自手上都握着自己小册子。
刘镇藩这时候倒没事做了,悠闲的翘脚喝茶。
他也乐的轻松。
“税制这玩意,可比打仗难多了,还是让那些文人去伤脑筋吧。”
他甚至有点想告退先跑路了,正好去看看这两日就要出征剿匪的将士们准备的怎么样了。
“殿下,我一个大老粗,可不懂这些弯弯绕,不如臣先告退?”
刘镇藩终究还是没忍住,说了出来。
“行吧,刘总兵先去忙。”
“剿匪这事不能耽搁,尽快处理好。”
刘镇藩走后,关于税制的讨论这才算正式开始。
一位是有着后世先进经验和激进想法,满怀着为国为民、复兴大明一腔热忱的年轻藩王;
一位是有着丰富的为官经验,从一县到一府再到一行省,都任过父母官的官场老油条;
一位同样是有着丰富的为官经验,同时还精通治安、刑罚等事务的按察使司。
三个不同时代的人,开了对税制的大讨论。
朱至澍知道,这场讨论,将会对接下来的无数年,产生巨大的影响。
首到满月挂上了屋檐、桌子上的茶水换了一杯又一杯,三人的激烈讨论才告一段落。
朱至澍知道自己的方向是对的,但是他脑海中正确的税制,超出了这个时代,不但让保守两位保守官吏一时难以理解,也触犯了非常多的利益集团,施行起来谈何容易;
龙文光和张继孟则保守的认为自己那一套才是对的,应当老成持重、徐徐图之,尤其是念叨了几百年的不与民争利,更是不可打破的金科玉律。
朱至澍不停的列数据、讲例子、讲现状和未来;
龙文光和张继孟则不断的讲祖制不可违、不与民争利、讲各方面的困难。
最少有半个下午,都是围绕这个最基础的逻辑对错在争论。
首到朱至澍实在不耐烦了,利用自己川蜀地区最高话事人的身份,硬生生定下了税制修改的大方向。
那就是盐铁酒官营!
这己经是朱至澍很大的让步了。
来自后世的朱至澍知道,很多行业,就是要官营的。
在官营的情况下,只要政府不忘初心,就不会乱套,政府也有应对一切的能力;
但如果放任市场化,最后会垄断不说,国家都会被资本家绑架,变成资本家的奴隶。
这种现象,在江南等地己经有了苗头,巨商资助清流对抗朝廷的事情,屡见不鲜,以至于无数富可敌国的巨商吸血的同时,却纳极少的税甚至不纳税,进一步恶化了朝廷的财政。
朱至澍还有很多的设想,可现在还没到推行的时候。
他想改革农税,增加地主、豪情等多地之人的税收,减轻中下贫农的负担;
他想增加商税,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提高官府的税收;
他还想增加产业税,调剂贫富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