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的何傻柱与他的妹妹正安静地坐在一家昏黄灯光笼罩的餐馆里,品尝着美好的晚宴。
何傻柱望着妹妹何雨水不停动着的筷子,她的脸上满是满足和快乐的表情,这让何傻柱的心中不禁生出一股温暖的感觉,随之露出了笑容。
虽然妹妹对这次搬家并没有表现出他原本预料中的难过,相反,她很快适应了新环境,并对新卧室的设计表示了极大的喜爱。
对于不能继续在红星小学上学,她也只是有些遗憾未能向朋友告别,但对即将进入新的学校并没有太多排斥,甚至因多一天假期感到异常开心。
何傻柱因此深感宽慰,至少从妹妹的表现来看,她的适应能力和心理状态远比他预期的好。
何傻柱也很快明白了一个事实:原来在剧情中,何雨水之所以在父亲何达青归来后对他表达了深深的眷恋,并宽恕了父亲多年来对她兄弟二人的遗弃,这一切根源实际上并不在于何达青本身,而是在原主人的处理方式上出现了问题。
何傻柱之所以有这样的见解,是因为他在原主人的记忆中了解到,当何达青在世时,他至少尽到了作为一个父亲的职责,确保何傻柱和何雨水的饮食无忧,并支持妹妹的教育。
总的来说,那段时间何雨水的生活还算顺利。
然而,自何达青离开后,依据剧情发展,可以看出原主人并未妥善照顾妹妹。
在与秦淮如的深厚情感占据生活的大部分空间之后,他对妹妹的事情置之不理,以至于连何雨水订婚时都没见未来妹夫一面,对妹妹的婚期毫不知情,甚至未能为她的嫁妆准备得当。
不仅如此,他竟然为了替棒棍背负偷鸡的恶名,完全不顾及妹妹的名誉,导致婚礼推迟了一年。
而这婚事的一再拖延,明显是因为家族名誉受损,男方家庭开始犹豫。
尽管最后何雨水不知通过何种手段说服了对方完婚,可以想见,这背后肯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屈辱。
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由于几千年来的封建观念,女性一旦结婚,家庭地位自然低下。
更不用说,何雨水因哥哥的行径导致名誉受损,加上家中贫寒缺乏支援,她的婚姻注定不会幸福。
剧中的何雨水婚后极少返回四合院,原因之一可能是原来的居所已被重新分配,无处可归;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即便回到这里,也没有获得哥哥的关心与照料。
更重要的是,她的新生活中充满忙碌:作为警官的丈夫长期在外,所有家庭事务如侍奉婆婆、照料子女、打理日常均落在她身上,长年累月的辛苦工作使得她根本没有多余时间回娘家看望四合院的情景。
人们往往在生活困难时倾向于回顾往昔,特别是曾经的美好时刻。
对于何雨水而言,在原剧的情境下,或许唯有与父亲何达青相伴的日子堪称最幸福。
因此,常回想幼年生活的何雨水,尽管心中本有对遗弃她的父亲的怨恨,但在越来越多美好的回忆之中,这份怨怒逐渐淡去,反而更加思念起何达青来。
更为实际的情形可能是,何雨水对何达青的愤恨大部分都转向了自己的哥哥——傻柱。
毕竟,人们最难以忍受的就是比较。
面对这样一个连父亲都赶不上的哥哥,何雨水自然更会感觉到父亲曾经的好。
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何雨水能够那么容易地原谅何达青,而在娄骁娥携同傻柱唯一的孩子——家族唯一的后代回归后,反而劝说哥哥继续与秦淮如维持关系,目的可能就是一种针对哥哥的报复行动。
当然,另一种可能性是,何雨水深知哥哥难以挣脱秦淮如和易忠海的束缚,为了避免娄骁娥及其唯一子嗣何晓因哥哥受牵累,她可能出于这样的考虑促成了上述决定,旨在帮助娄骁娥和何晓脱离哥哥的影响。
无论何雨水背后的动因为何,她在原着中的命运无疑是最为艰难的一位家族成员。
而在这一世的故事中,即便在何达青去世后的半年内,何雨水同主人公共同经历了一段不算如意的日子,至少此刻主人公依旧对何雨水怀有一份关切,并持续资助她接受教育。
何雨水也意识到,家中经济困窘,兄妹饮食贫瘠的原因在于父亲的离家出走及哥哥失业的事实。
此刻的何雨水依然深情地眷念着哥哥,所有愤恨仅限于何达青本人。
通过数日来的互动,哥哥何傻柱渐渐认识到,尽管妹妹年纪尚轻,但她已展现出成熟、良善的一面。
随着哥哥的到来,一系列贴心的举动:购入新衣装、每日准备可口食物并表现出对妹妹深切的关爱,两人的兄弟姐妹之情日益浓厚,使得他对这位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