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步,百发百中!一百二十步,十发九中!就算是一百五十步,十发也能中个五六箭!”
“像他这样的神射手,京城十几万人中,只有七个人。”
听到身边随行人员的讲解,朱钰不禁连连咋舌,这些古人的射术,真是匪夷所思。
一百二十步,大约相当于一百米,这个距离上,不借助任何瞄准工具,目标是一个高约一米二的稻草人,看上去就像指甲盖大小的一个小黑点……
徐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做到十发九中,而且用的不是枪,而是弓箭!
可想而知,这个人有多厉害。
而像他这样厉害的人,在军中,至少还有六个。
“真是人才济济啊。”
朱钰感叹了一句,将此人记在心里,继续巡视大营。
又来到一处,都是些身材高大、肌肉虬结的壮汉,穿着重甲,拿着大盾,在空地上角力切磋。
“这是玄武营,要求身高七尺以上,单手举起四十斤的石锁过胸,二十息不落地,才能加入。”
“放到战场上,都是以一敌十的好儿郎。”
朱钰心里估算了一下,自己要是和这些壮汉碰一碰,会是什么结果。
正面硬拼,就自己这副小身板,人家一拳估计就能把自己所有肋骨都打断。
但如果生死相搏,用上技巧,朱钰有把握以一敌三。在自己毫发无损的情况下,把三个盾兵拿下。
再往前走,到了弓箭兵训练的地方。
震耳欲聋的枪声不断响起,朱钰先是看了看他们的成绩,还算可以,然后目光落在了他们的耳朵上。
他发现士兵们的耳朵里大多塞着棉花团,这才点点头。
枪声很容易伤到听力,长时间待在这样的环境中,人很容易变聋。
用棉花塞住耳朵,减少枪声的伤害,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看到其中不少弓箭兵,打个三十米的靶子,都飞到不知道哪里去了,用的还是最新式的,神情尴尬。
正打算解释两句,就听见皇帝低声对身边的锦衣卫说了几句。
“陛下,这是……”
朱钰笑着摇摇头,没有回答。那锦衣卫跑到靶场,左看看右看看,拿了一堆纸包回来。
当着众人的面,他把那些纸包拆开,分别倒在地上,从怀里掏出火折子一扭,火花噼里啪啦地冒出来。
靠近那些,轻轻一点,堆立刻噼里啪啦地炸了开来。
朱钰静静地看着,等到燃尽,皱了皱眉头问道:“这些似乎有些不对劲,是旧和新混着用了吗?”
那个愣了一下,对此不太了解,便请求皇帝同意后,转身叫来了一个人。
此人长相普通,四五十岁,唯独有一双眼睛,亮得让人害怕。
“参见皇上,皇上万。”
朱钰听到这话,也是一乐,这兄弟估计没读过书,连字都不认识几个,所以才会连这种基本的礼节都搞错了。
锦衣卫皱起眉头,正要纠正,还没等他开口,就被皇帝挥手拦住了。
“没关系。”
“你可知,找你来是为什么?”
那人立刻答道:“末将明白。”
接着详细解释了混用的问题。
说来说去,其实可以浓缩成四个字——
节约成本!
新兵需要大量射击,积累经验,才能成才。
在后世,任何一个合格的士兵,都需要成千上万的资源才能培养出来。
不算其他装备损耗的成本,光是这训练费用,就得几万块。
特种兵的价格,那就更贵了。
光是朱钰所知道的,曾经给他打下手的几个特种兵,培养他们的成本,至少在百万元以上!
人比黄金贵,可不是一句玩笑话。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节省开支,于谦决定废物利用,把淘汰下来的旧装备,用来训练新兵。
等训练到一定水平后,再把这些旧装备换成新的装备。
这样一来一回,就能省下万两白银,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足够一百个三口之家过上好几年的好日子!
朱钰恍然大悟,原来并不是自己担心的经费问题,便点点头,继续向前走。
这次没走多久,就听到远处传来一阵热闹的声音。
走近一看,原来是文官们带着一些人在军营里安排着什么。
朱钰没有贸然打扰,而是让成敬前去探听情况。
不久后,成敬回来了,身边还跟着两个文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