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翠微居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新翠微居小说 > 大明:我!千古一帝,开局登基 > 第七百九十四章 遭遇不少阻碍

第七百九十四章 遭遇不少阻碍

例外!”

“否则,凭借他们在本地的威望和影响,即便农庄法得以推行,也会很快被他们篡改成另一个军屯法!”

“我们历尽千辛万苦所做的兴国之举,到头来还有什么意义?”这句话一出口,会议的氛围变得更加沉重。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和不安的气息。在座的大臣们都不是愚钝之人,他们都能听出来,于谦短短一句话,如果真正实施起来,将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

其中一些大臣与缙绅关系密切,平时交往的也不乏这类人。他们清楚地知道,缙绅这类人物善于内部斗争,但在外敌面前却显得力不从心。让他们去对抗凶猛嗜血的瓦剌,他们肯定应付不来,一见到敌人就会惊慌失措。

但如果让他们玩弄内部争斗,他们立刻就能找到感觉。他们在这一方面相当擅长!

于谦的举动,无疑是想要彻底清除这些缙绅的根基。缙绅们必定会拼死反抗。

即使事先有杀无赦的禁令,双方不经过一场激烈的碰撞,是不可能分出胜负的,缙绅绝不会善罢甘休。

众人互相看着彼此,心情十分沉重。这将是一场席卷整个大明帝国的风暴。

风暴之中,有万吨沉没,也会有在海啸中挣扎而出的强者登上舞台。

在座的各位,都面临着全家被抄杀头的危险。说不定,真的得死几个人。

其中风险最大的,首当其冲的,自然还是于谦。

但他对此并不太在意。不过是个“死”字,于谦什么时候畏惧过死亡?

皇帝答应一直站在他这边,即使最后迫于压力未能守住承诺,至少也能保住他的家人。

这对于谦来说,已经足够了。

十几个呼吸的时间过去了。

等文武百官思索完毕,王直又抛出了一个问题:

“如果推行农庄法,该由谁去收税?”

大明并不是直接让朝廷派人到地方征收赋税,而是由朝廷给当地知府制定指标,由知府负责按年完成定额征税任务。

具体如何操作,有一整套法律体系。简单来说,知府将任务层层摊派,最终由地方缙绅负责实际执行收税。

这也是大明表面上税收不重,但地方屡现百姓活不下去的原因。

并非这些百姓乐于挨饿,而是在层层摊派的体制下,皇帝想征一文钱税,百姓往往要付出十倍甚至更多,百姓实在难以承受,只能铤而走险。

活不下去了,就只能反抗!

层层摊派的制度几乎遍布全国,这种现象自然四处蔓延,朝廷再派大军也无济于事。

不但无法控制反抗的规模,反而越越混乱,参与反抗的士兵数量越来越多。

并非无人察觉这些弊端,但满朝文武本身便是利益链条上的获利者之一,此事涉及面又过于广泛。

因此,迟迟没人提出问题,更没人敢触碰此事。

平日里,这些问题往往被避而不谈,成为众人默契的禁忌。

也许在私下里,至交好友间还能有所交流,但公开场合却鲜有人提及。

尤其在君王面前,更是无人敢触碰。

然而,此时显然非比寻常。

朝堂上的大臣们早已抛开了那些不成文的规矩。

于谦听闻此言,内心稍感宽慰。王直敢于提出这样的问题,表明他仍支持变革之举。

若他一心阻挠,仅凭其为首文官的身份便足以在朝中掀起波澜,即便于谦与朱祁钰联手,恐怕也会遭遇不少阻碍。

“此事我早已心中有数。”

“日后推行农庄法时,只收一成半赋税,多一分不可取,少一分亦不可行。”

“至于如何保证税款如期如数收缴,则是吏治的问题了。”

于谦的目光投向王直。

王直面露迟疑,终究硬起心肠说道:“好,老夫身为吏部尚书,吏治之事,理应由我来解决!”

见王直坚定应允,于谦心中暗自舒了一口气。

推行农庄法,需要几位要员的鼎力相助。少了任何一位的配合,此法的施行都将举步维艰,甚至可能功亏一篑。杨洪勉强算作半份助力,石亨占三分之一,陛下可抵十份助力,而眼前的王直,至少也算两份助力。

王直平日里看似谦和,总说自己不如于谦,年老体衰无力作为,但实际上,身为文官领袖的他,影响力非但未减,反达巅峰。他一句话出口,朝中众文官无不战栗!

王直在朝中诸多要害部门安插了自己的得意门生,这些人忠心耿耿,形成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无论是于谦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