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天佑笑道:“既然如此,那么联系耿知府的事情,就拜托何先生了!”
何克贞道:“放心,我现在立刻出发!”
温家的人还在等着,何克贞当然要以最快的速度联系上耿敦谨再说!
哪怕何克贞再是惫懒,也知道这件事情的重要性。
郑天佑当即派了几个护卫,一路护送何克贞出了养闲居,径自去了隆唐府。
所谓的隆唐府新设没有几年。
是当初的隆唐县闹过反贼之后,朝廷以为这些地方靠山,民风剽猾难制。所以专门划出了几个县出来,单独设立一府,来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制。
后来耿敦谨来到隆唐府做知府,其实打的主意和当初温和业来宛陵县当知县差不多。
越是穷乡僻壤的地方,一片白纸,反而越容易出成绩。
只不过隆唐府的环境又和宛陵县有着很大不同。
当地多山,山中多蛮夷。那些山蛮不服王化,常常和山下百姓起冲突。
以至于隆唐府那些百姓也培养出了剽悍的民风来,和山蛮各种械斗冲突。
并且也因此,几乎所有村子都修成了堡寨。
各大家族更是团结严密。
这让官府的影响力进一步变小。
甚至就连和陈典吏,郑天佑勾结的许多山贼土匪,其山寨,主要活动范围等等,都在隆唐府一带。
总之,隆唐府的局面要比宛陵县复杂的太多。
想要如同温和业一般立竿见影的搞出成绩来很困难。
不过耿敦谨本人的能力不弱,再加上其幕僚团队也不弱于当初温和业的那一批人。
这一年下来,倒是也做出了不小的成绩。
面对何克贞的到来,耿敦谨还是十分欢喜的。
何克贞还是相当有能力,有名气的。
不过听说此人居然被郑天佑给重金请了过去。
怎么这次又来求见自己?
总之,耿敦谨还是很给面子的见了何克贞一面。
何况,何克贞还真的有朋友给当幕友,还挺受耿敦谨重用的。
谁也没有料到,那何克贞只是一见面,居然就把一封信递给了耿敦谨。
而这封信就是温和业给郑天佑的这封!
看完信后,耿敦谨面色大变,不过很快又神情自若起来,笑道:“不意吴相居然如此看得起我!”
周围几个陪客的耿敦谨幕僚们都是神色惊讶,不知道这封信中写了什么!
耿敦谨笑道:“这是温和业写给郑先生的信吧?
何先生不是在郑府做事么?怎么把这信拿给了我看?”
何克贞道:“实不相瞒,这是我家东翁让我送来给耿府尊的,我家东翁向来佩服耿府尊的为人,定然不会和温和业为虎作伥!”
耿敦谨一愣,他原本还以为是何克贞私下偷了这信过来给他报信,根本没有想到居然是郑天佑让他送来。
对于郑天佑此人,他也听说过一些,对于郑天佑倒也有些感兴趣。
只是可惜,郑天佑并不在他治下,所以并没有打过交道。
这时候看来,这个郑天佑就有趣的紧了!
并且郑天佑的用意也就不用说,他已经明白了过来。
他笑问:“何先生,你那位郑先生是什么样的人?”
何克贞正色道:“我家东翁才学过人,十倍于我。可惜为出身所累,否则单论才学,怕是早就可以金榜题名,做那一甲进士了!”
这种评价让耿敦谨和几个幕僚都是一呆,心道你就算是给你的雇主装光,也不能夸的这么过分吧?
还金榜题名,一甲进士。
你知道这是什么难度么?
就算是耿敦谨当年也只考了二甲!
一甲只有三人。
想要考一甲实在是太困难了!
见众人不信,那何克贞当场背诵出一遍郑天佑的文章来。
他道:“诸君以为这文章如何,能不能一甲?”
诸人不语,能不能进一甲有着太多因素干扰,谁也不敢保证一定就能进一甲。
所谓文无第一,因为各自喜欢的文风不同。
李白杜甫都还有人不喜欢呢!
再说了,喜欢李白的不一定喜欢杜甫,反之亦然。
再加上时代风气,也就是这几年流行的文风,考官的喜好,皇帝的喜好,甚至是其他考量等等。
比如郑天佑前世不就有人名字不好听,不吉利。
被皇帝从会试头名给打到了二甲去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