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内阁首辅年老昏聩,恐怕很快就要致仕还乡。
而排名第三的文华殿大学士又是一个好好先生,全无魄力。
根本就不被皇帝放在眼中,也是没有资格争夺内阁首辅之位的。
现在内阁当中,也就是他吴天瑞和濮阳润之间的争夺了。
谁赢了,就能够成为接下来十余年间的内阁首辅之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主宰天下政局。
在这种朝廷运作日益专业复杂的情况下,长在深宫当中的皇帝,是完全没有办法真正独自控制政局的。
也就是说,谁当了内阁首辅,谁就成了接下来十余年间,天下权势最大的人。
这种距离这个位置只有一步的诱惑,没有人可以幸免。
吴天瑞自然也不例外。
而眼前的太常寺卿温宏和吏部文选清吏司主事温和业,都是他手下这一党的核心人物。
无他,吴温两家世代交好。
更重要的是温和业还是他的女婿。
所以有些见不得人的大事,还是只能找他们叔侄两个商量才是最为保险!
“濮阳润老贼手下党羽众多,个个贪赃枉法,祸害百姓。一旦让其得了首辅之位,恐怕整个天下都要遭殃!
恩相,为了天下,无论如何也不能让那濮阳润一党得势啊!”
温宏“痛心疾首”“大义凛然”的说着。
虽然两党争权夺利,但是明面上还是需要用大义名分来妆点自身的正义性!
濮阳润一党党羽泛滥,良莠不齐,就是其吴天瑞一党的攻击对象。
原因也很简单,濮阳润一党代表的是“寒门”,吴天瑞一党代表的世家。
就有些郑天佑前世牛李党争的味道了!
吴天瑞这一党世家子弟多,都是老牌家族了,家底丰厚,吃相好看一些。
而濮阳润一党寒门居多,许多人一旦升官发财,这吃相就未免难看。
何况吴天瑞一党世家互相联姻,关系紧密,抱团取暖,组织性也要比濮阳润一党高。
而濮阳润一党,收的寒门子弟众多,自然就是人数众多,良莠不齐。
当然,这个“寒门”也只是相对的。
能够考上举人的,都已经实现了阶级跃迁,不可能真正贫寒。
只是在温家,吴家,这样的累世富贵的世家之下,就显得“贫寒”了。
这个内景功境的背景依旧是洞灵时代的大夏王朝,传承了六百多年。
这也代表了整个朝代稳定了六百多年,积累的世家大族已经非常多了。
放在郑天佑的前世,其实到了明代中后期也出现了这样的趋势。
那些江南的书礼衣冠之家就越来越多,接连数代都有着高官进士出现。
如果不是后来满清入关,打断了这个进层的话,谁也不知道后来这些世家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反正经过明清易代,乃至于“民”代
的乱世之后,一直到新朝,依旧还有昔年的江南世家留存……
而六百多年的大夏,却是已经重新发展出了强大的世家势力。
他们自然和自己拼杀,考科举淌出来的那些“寒门”们起了利益争端,形成了党争!
这一次濮阳润和吴天瑞的首辅之争,也是世家和寒门两家的党争!
在这种背景之下,出身世家的温宏才会如此不客气的评价濮阳润一党。
否则的话,在讲究体面的朝廷上,哪怕是私下里也不会说的如此难听!
吴天瑞笑笑说道:“不至于,不至于。濮相的为人操守我还是信得过的么,就是他手下有些人胡作非为,坏了濮相的名声!”
他又看向温和业,笑道:“和业,你怎么看此事?”
温和业道:“我觉着叔叔所说不错!我们这次出手,还是须得抓住那濮相党羽良莠不齐的事情做文章!”
这话说的直白。
不过也最是能够表明双方之间亲密关系,让吴天瑞觉着满意。
官场之上,很多时候,女婿和门生的关系甚至要比儿子都要更加亲密。
因为这是自己在政治上的同盟,乃至于接班人。
至于儿子……不一定能够考上科举,考上科举不一定有着执政之才。
何况还有避嫌之类的事情!
温和业既是吴天瑞的门生,又是女婿,双方家族又是世代交好。
总之,吴天瑞对温和业满意到了极点!
他看向温和业笑道:“和业,那你觉着如何做?”
温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