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蒙古人也是有一定的情报能力,他们早就探查到冷锋在临江城外的军营当中,训练有一支新兵。~g,g.d!b`o`o`k\.¢n*e_t^
之前偷偷隐藏在南方地区的那两支队伍,就是为了准备埋伏前来支援的那支新军。
在蒙古人看来,那支新军刚刚组建不久,而且也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实战磨练,就算是装配上了再先进的武器,肯定也无法与冷锋的另外两路军相比。
而且他们也选择好了阳江口这个地方作为伏击地点,以这里的地形来看,非常适合骑兵冲锋。
哪怕就是冷锋的军队装配了枪械这种热武器,但是在渡口这种上宽下窄的地形之下,只要蒙古人能够抓住恰当的时机,完全可以利用骑兵的速度优势,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这吃掉这支军队之后,就可以获得冷锋这边的武器装备,反过来对付冷锋的军队。
这样一来,蒙古人的作战计划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毕竟有了这一批武器装备之后,他们就能够和驻守在榆城的第二军正面作战。
就算是冷锋没有派军队前往榆城支援,蒙古人也有应对之策。
这一部分蒙古军队就会调转方向,袭击冷锋的大后方。¢x,i·n~w,a+n+b·e+n!.^o~r·g?在这种大规模的战役爆发之时,后勤补给是十分重要的,蒙古人自然能够看出冷锋的军队同样需要庞大的后勤。
对于冷锋军队的的后勤运输,蒙古人也掌握了详细的情报。
他们知道冷锋这边的后勤运输与其他人不同,不仅仅拥有那种可以自行移动的运输工具,而且修筑了大量的交通要道。
这种交通要道的修筑方式,也和其他地区不同。不知道采用了什么方法,那些道路既平整又坚固。
运输队伍在这种道路上前进这的速度是很快的,所以冷锋这边的后勤补给非常的充足。
经过这半年多的发展,冷锋这边的后勤运输已经形成了体系。
不过越是如此,只要他们破坏掉了冷锋的后勤运输,那么就可以对冷锋的前线部队造成很大的影响。
巧合的是,冷锋派往榆城方向的五万军队,也在黄昏时刻到达了江阳渡口,等于是三个战场的战斗,几乎在同一时刻打响。
蒙古人的第二手计划,看来是没有必要了。只要拿下这支五万支援部队,他们就可以立刻转身,从后方偷袭榆城。-咸^鱼?墈-书. ·庚_辛·嶵*全·
战斗一开始,最激烈的依然是在武阳关外。
特别是在一开始的时候,蒙古人的军队攻防有序,似乎真的是找到了针对热武器进攻的办法。
躲在壕沟之中的蒙古军队,各种手段尽出,看上去和冷锋的军队打的有声有色,并且还能够有效的化解冷锋军队的攻击。
蒙古人的一支五千人的先锋部队,在接近十万支燧发枪的掩护之下,已经冲到了对面的阵线之中。
不过可惜的是,这五千人手中的武器都是大刀长矛,而且全部都是以杂牌军为主,战斗力自然无法和蒙古精锐部队相比。他们仅仅是冲到了对面的阵线之上,就被对方给消灭了。
不过这也印证了一点,就是蒙古军方的这种战术安排是有效的。
既然五千人都能冲上去,并且有机会和冷锋的军队展开近身肉搏战,那么如果整个军团全部压上去的话,只要双方展开近身肉搏战,他们相信冷锋那边的军队绝非是对手。
于是蒙古人的主力部队开始登场,三十万大军几乎全部离开武阳关进入了壕沟之中。
在前方冲击的,依然是那十多万的杂牌军和奴隶军团。
冲在最前排的那些士兵所使用的盾牌,和在榆城外面的蒙古军队一模一样。全部是一面面一人多高的铁制盾牌,下面安装有几个轮子,每面盾牌有十几个奴隶士兵向前推动。
正规的蒙古军团排列在后方,跟在这些奴隶军团的后面。
他们跃出壕沟之后,缓缓的向着冷锋这边的阵线逼迫而来。
与此同时,蒙古人的火器军团,依然在操纵着手中的燧发枪,对前方的阵地不断的开枪射击。
他们要做的事情并不是和这些军队一同进攻,而是在给这些军队提供火力支援,想要压制住冷锋那边的火力。
这种战术安排,还是蒙古军队第一次使用在正面战场上。
这个时候,蒙古人也体会了火器的强大。虽然他们手中的武器只是燧发枪,但是比起以前所使用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