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冷锋这边的狙击手基本上也都是神枪手,就算是无法做到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但是在有效射程范围之内,被他们锁定的目标也很难逃掉。`d?u!y?u-e!d~u?.·c\o/m′
以狙击枪的射程,完全可以无惧燧发枪,在双方之间距千米的情况下,就可以轻松的干掉对手。
但是燧发枪就不一样了,必须到达百米以内,才有可能击中对手。
所以诸葛隆中这边的三万人,完全能够挡住蒙古人的三十万大军的冲锋。根本不用去担心防线被冲破的可能,哪怕是对方突进到五十米左右,这个结果也没有多大的不同。
国师还是低估了枪械对于战争局势的影响,自从枪械出现之后,这个时代的战争模式就要改变了。
很多时候,决定一场战役胜负关键的,并不是看一方有多少军队,而是军队的武器装备。
如果仅仅只是消灭敌人的话,诸葛隆中这边根本不用十万大军来和蒙古人对峙。别说是蒙古人这次调集了三十万大军,哪怕就是蒙古人集中了全部的兵力,在正面战场上,他们也冲不破三万人组成的火力网。
剩下的的七个军,分别从两边夹击,每一个边同样是三个军。!g+u+g+e\y/u_e!d?u·.?c.o?m·
这部分的军队主要是针对蒙古人的三十万大军进行合围,准备在这次战役之中一举将这支蒙古军队拿下。
至于剩下的一万人,那是作为机动部队使用的,以防战争中出现什么意外。
毕竟任何一场战争,都不可能是绝对的算无遗策。
就在武阳关外的战争随时都可能正式开始的时候,冷锋在榆城的第二军团所在的阵地上。
榆城的地理位置,相对武阳关来说,还要复杂。
虽然榆城不是什么战略要地,也没有天险可守,但是它的南面是朝廷的地盘,东面是蒙古人的地盘,再加上冷锋的军队处在西面和南面。也就是说,这里是三方势的交界地。
当初袁战业带领第二军团占据这里之后,就停下了继续征伐的脚步。
这也是冷锋的战略安排,以当时的势头,就是再往前推进,也不会有多大的阻力。
但是这样一来,必然就会和南方朝廷发生冲突。
不是冷锋的军队打不过朝廷官兵,而是双方现在就交手,根本也没什么意义。甚至是冷锋还会背负上一个乱臣贼子的骂名,就算是占据了南方朝廷的一些土了,但是想要在短时间之内就将其完全消化,也有很大的困难。!狐?恋~文*血? ,埂!歆¢蕞?哙?
毕竟这些地方并没有被被蒙古人占据,虽然在朝廷的统治之下,这里的民众生活也很苦难,但是大多数人的心中还是承认朝廷的正统地位的。
所谓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在这里还是不成立的。
冷锋一旦占据了这些地区,必然就会和朝廷爆发冲突。这样一来正好如了蒙古人的意,他们就可以有了多种选择。
既可以选择坐山观虎斗,也可以再次挥师南下,将局面搅的更加混乱。
冷锋不需要一口气吃成胖子,只要将已经占据的地盘发展起来即可。等自己有了坚实的基础之后,就可以放开手脚施为。
到那个时候,就算是和南方朝廷翻脸,那也无所谓了。
至于没有向蒙古人的方向继续推进,同样也是为了暂时不和蒙古人决战。
以冷锋麾下军队的战斗力,就算只有一个军团,也可以将蒙古人的打的找不到北。但是仅仅打败蒙古人是不够的,冷锋的计划是让蒙古人进入南方的军队全部留下来。
这个时代最缺少的就是人口,经过连年的战乱,不仅仅是中原地区的人口锐减,就是其他国家的人口也同样如此。
另看蒙古人兵强马壮的,但是他们的人口数量也是一个巨大的短板。
蒙古人的成年男子基本上都被征入伍,现在的大草原上,普通人家之中,很难再找出一两个正常的成年男子了。
蒙古人的人口情况,在这个时代也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之前由于各个部族之间的内斗,只能勉强维持着生存而已。后来在狼主统一了草原之后,这种情况才有所好转。不过就是如此,蒙古人依然是对外战争不断。
就算是现在,蒙古人所占据的地盘,已经比他们生存的草原还要广阔,但是由于人口不足的原因,已然成为制约他们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蒙古军队所打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