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汉王,这李封不知道为何轻轻松了口气。
但是见着顾欣一说话,所有人都自觉安静了下来。便是刘穆之却也一样,看起来这个顾欣很不一般了!
“我和汉王曾经数次商讨过这个问题,汉王有言。若要天下长治久安者,一在于道,而在于法。”
“道,法?”诸人听了,都细细咀嚼这些话。
“所谓道者,董仲舒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也。天下人心纷扰,各种思潮迭起,虽然为思想之幸事,却为天下苍生之大劫。
西汉末儒术不行,禅位之思一出,方才有王莽之篡位。
东汉末经学不行,而有玄学兴起。误国殃民,人浮于事,方才有着衣冠南渡,五胡乱华。
因此,天下若要长治久安者,首先在于道!”
顾欣缓缓的说出这一番话来,他和刘穆之不同。刘穆之最擅长的是做事,能够处理各种纷繁杂事,是政务人才。
但是,他却擅长各种团队运作,组织建设。
第三十章 礼贤下士 人才济济
刘穆之目览词讼,手答笺书,耳行听受,口并酬应,不相参涉,皆悉赡举。又言谈赏笑,弥日亘时,未尝倦苦。裁有闲暇,手自写书,寻览篇章,校定坟籍……
这般的做派,却又哪里有心思去考虑那些关于组织架构之类的事情……
因此,顾欣方才是尚书台之中,负责这一块的人物。
“所谓法者,法度是也。朝廷规章,礼仪典籍。符合如今之时事,就要留下。不符合者,就要改变。”
汉家继承秦代,以军功封爵之制。此长治之法也,然而如今崩溃,却又要如何。诸君无事可以熟思之……”
这番话说出来,诸人都露出了若有所思之色来。
能够在尚书台为吏的,自然都是一方人杰。不会把这一些话给等闲视之!
那李封更是眼睛一亮,心头欢喜起来,天命之主生矣!吾当助之。
现在找到这个办法虽然重要,但是有着清晰的思虑,知道这王朝能够长治久安的根本所在。这才是最为重要!
相比于李封的纠结,就有人直入宫中,求见刘胜之。
“来者说自己叫寇谦之?是从冯翊万年来的?”刘胜之问道。
“是,由我们宫中的那位寇玄之先生引荐而来。说是同族……”
话都没有说完,已经见刘胜之豁然而起。大步向外走去,居然去亲自迎接去了。
“奇怪,汉王为什么听到此人名字,会如此激动?”那小吏心中想着。
已经见到刘胜之大踏步的走出。亲自迎接客人去了。
刘胜之自然心思有些激动,却是怎么也没有想到。刚才自家还说又有大鱼从西而来。
果然就有大鱼来了!
当时星辰落入鼎器之中,虽然没有第一颗星辰落入。所带来的那般巨量的气运。
但是,却也起码让鼎器之中再涨三分!
如此,那汉王鼎器之中气运,就接近三成。这就更要产生吸聚效应,这蜀地自己却是拿定了,再无一丝阻碍。
不过说起来,寇谦之带来的气运弱些,并不是比不上李封。
而是李封后面有着庞大的力量支持,蜀郡李氏。却就不只是在蜀郡,便是整个蜀地益州,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其投靠刘胜之,能够影响到蜀中无数豪强家族的选择。
这个时候的寇谦之不过三十来岁,留着长须,看起来仙风道骨,尤其是一双眸子,更是无比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