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去想想身边的烦心事儿反而不那么难受了。
虽李想早告诉了她日后要发生的事情,但她心里总有一丝侥幸,说不准,他记错了?或者说,好多东西都变了,比如岳飞都成了禁军将领了,搞不好这次开封真的不会沦陷呢?她见到李想的时候便开心,可只要离开他一会儿,便又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国破家亡在即,她自己的这点幸福,是不是来得太容易了?
时间一转眼就到了过年。
年三十那天,李想带着李师师回到自己的家,一起过了大年夜。
大家各自都有自己的小家,所以大年夜都各回各家,不过李想这边儿人还是很多的,岳家二老,小桃,杜十一娘,还有岳家三个小豆丁儿。李三娘跟小桃本来就认识,这阵子又没少串门儿,关系相当不错,岳家二老从来都是好说话的人,看李三娘清清爽爽漂漂亮亮的一个小娘子,还是李想喜欢的,这不挺好的么?
杜十一娘依然住在李想的宅子里。她其实私下里早就开始找房子了,可孤身一个的小娘子,总需要找个治安好的地方,偏那样的地方,一般都是殷实人家集中地地段,哪里有小房子?故而价格都不便宜。家中另外几人出嫁的时候李想都给过一大笔钱,所以买得起,可是杜十一娘又没出嫁,光靠她自己攒的钱,买了房子就没法过日子了。
其实若只要搬出去单过,典房或者租房都可以,可是别人能这么做,杜十一娘不能,她孤身一个人,非要典房,租房住到外头,李想听了会怎么想?他的脾气肯定会自责,大家也都尴尬。唯有自己买房子,就说是为了将来招女婿所以才提前买房,买了房子空着太可惜,这才搬出去,理由也是合理的啊,好歹面子上过得去。而且房子不能买的太差了,差了依然会让大家各种担心。
如今,杜十一娘却不尽恨死了自己的瞻前顾后,早知道便问大家借钱也要先买下个房子啊!本想着自己再攒个一年的钱,手头有点余钱再买。谁知道如今金人南下,北方好多富商提前就跑了,跑到南方,选择定居在杭州的人非常多,她略略犹豫的功夫,杭州的房价蹭的一下子就涨起来了,半年的功夫杭州的房价就涨了快一半儿,本想再攒攒就搬出去,结果攒的钱还不够发房子上涨的价格。早知如此还不如早早借点钱呢!杜十一娘十分的无奈,却也不得不继续住在李家。
算了,等过了年随便买个小房子吧,不能再继续拖下去了,这么想着,杜十一娘忍不住有些难过,她终于还是要离开阿郎了。曾几何时,她想着只要看着阿郎就会很开心,可是现在,她不能再看下去了,再看下去,就会变得贪心。
大年初一,李想照例带着李三娘到街上晃荡,却发现似乎一夜之间,杭州的街道就萧条了不少,照理说摆摊的人比往日多,街上的人也很多,为什么会觉得萧条?他仔细看看,才意识到,街上多了不少头发蓬乱,明显是外地逃难的百姓……
靖康元年的正月,杭州迎来了第一批南下的难民潮。
赵明诚再一次尝到了焦头烂额的感觉,其实年前就陆续有难民过来杭州了,但那都是零星的。正月里一大波人赶到,让他一下子觉得压力非常的大。赶紧组织人在城外盖棚子,舍粥,又向富户们募捐……忙的脚不沾地。
李想带着李三娘,在街上跟人打听着北面的情况,问了一圈儿,他发现这些人主要来自于山西,山东,河南的反倒少些——照理说河南更近,怎么人反而少?
“不打到自己家门前,谁愿意远离故土?”手脚红肿的小男孩儿狼吞虎咽的喝着李想给买的汤饼,一旁轻轻给他捶着后背,头发都结成了块儿的老人道:“我们路过开封的时候,也跟好心给我们饭的人说了,快逃吧,等金人打到跟前,我们这些老百姓只有遭难的份儿,可他们不信啊!大宋建国快二百年了,一直都好好的,不真打到眼前,都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