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温仪的娘是欧老爷的妾,她一辈子受够了做妾的苦,死活都不肯女儿落到她的地步,让人捎了十两金子跟一封信给欧温仪“这是阿娘一辈子的积蓄,拿这些体己做嫁妆,找个好人嫁了吧!”欧温仪拿到金子大哭了一场,等哭够了,才把这些事情慢慢的说与大家。
好人家哪里是那么好找的!这一点小娘子们都很清楚,她们被人拐过,名声算是没了。更糟糕的是还有户籍问题,没有户籍怎么堂堂正正能嫁人?这一点李想倒不是很担心,这世界上凡是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算问题,这些小娘子的爹妈不过是觉得这闺女接回去不好处理罢了,那么等以后有了合适对象,当然可以派人回去把户籍迁过来,只说在当地把婚事解决了,除了欧温仪的爹那样儿的,一般当父母的还能在这事儿上多为难么?毕竟是自己的亲闺女呢。只是这事儿不急,反正宋朝人结婚晚,目前来说这几个小娘子也不着急找人家,自己银钱丰厚一些,能给这些姑娘准备更多的嫁妆,事情定下来以后再去弄户籍也来得及。
这些事情都是以后的事儿,现在的任务是准备过年的东西。李想纠结的看看手里的纸,边上花纹皱了,算了算了,还是叫十一娘过来帮忙吧,送给阿兄阿姐的礼物,做得越精致越好。
十一娘一进抄纸间就笑了“阿郎是冻得手发颤所以才弄不好的吧?”李想越发郁闷,要他一次次被提醒他比女孩子怕冷,还不如让他认为自己笨手笨脚呢!不过事实就是这样,虽然一般情况下确实是女孩子手法细腻适合做精细活。可是粗手笨脚这样的词儿绝对用不到李想身上,他纯粹就是被冻得手指不灵活了。
于是李想再次哀叹自己当初造房子的疏漏,正想着房子的事儿,却听见冯暖暖唤他“阿郎阿郎,那几位造窑洞的师傅过来了,在前头等你呢!”
李想出去一看,果然是给他造房子的几位并州窑工,他们看起来脸色不错,穿着也比前阵子整齐多了,案子上摆了两个篮子,上面的布已经揭下来了,一个篮子里头是干枣,另一个篮子里则是鸡蛋跟一条猪肉。
“几位大哥这是做什么?”李想十分诧异,几位窑工都是逃荒出来的,背井离乡还拖家带口的挺不容易,怎么倒给他送起东西来了?
“我们来是谢李官人的。”打头的是武三郎“这阵子天气越发的冷,便有人看中了我们为官人家修的火炕跟火墙,若不是腊月里不是动土的好时间,早有人叫我们去造四明头窑(注1)了,这阵子到处与人修火炕火墙,自己有活干,家里的婆姨也能给打个下手,除去吃喝还能结余不少,全是托了官人的福。”
作者有话要说:注1:石炭,就是煤炭。
注2:四明头窑,也就是独立式窑洞,不能直接利用天生的地势挖进去做窑,而是人工搭出窑洞,四面都是空的没有挨着山,所以叫做四明头窑。
= =不要因为忙着看后面的两章就不留言啊……
28第二十八章
原来李想的纸坊里雇了不少村里人,李想虽然对制作流程管理的很严,可日常对他们并不严苛。工作间比较冷,每天中午的时候李想就会召集所有人到后面的厅里坐坐,喝茶休息会儿。这年月不像后世时兴午休,毕竟下午收工的时间比较早,但是李想还是坚持中午让大家稍微歇歇,吃点茶点放松一下,继续干活效率也会高些。
后宅的厅里虽然没有火炕,可却溜边儿砌了一拉溜的火墙,整个屋子十分的暖和,村民们自然好奇,再一问,烧石炭的,一两个时辰才添一次炭,省事的很。若是家里不宽裕,烧麦秆柴火都可以,只是麻烦些。小娘子们跟村里的女人们混熟了,索性把她们带到卧室又看了房里的火炕,整个房子的优点被村里人看的清清楚楚。
其实在目前大部分人密封保暖条件都不好的情况下,弄火墙也暖和不到哪里去。相比之下火炕就更吸引人了,火炕这东西这东西是女真人发明的,在北方诸族中很是流行,其实这几年山东人也逐渐开始用火炕了,只是普及的不算广。这东西倒并不是那几个窑工的原本就会的,而是李想想起火炕这码子事,招呼着窑工门实验着造出来的,过程并不是非常顺利,毕竟这东西设计的不好了要么热度不合适要么会跑烟。至于独立式窑洞的优点更是一眼就能看得出来,他们这个院子,十多间仿窑洞的房子花了不到八十贯,比草房子贵一半儿,可比砖房便宜多了,虽外面看着难看,里面说却被小娘子们收拾的整齐极了。至于采光,老百姓谁在乎这个啊!
这一下子这批并州的灾民算是有了营生!逃荒的人大多都是乡亲们成群结队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