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面的鲁师香,不由地撇了撇嘴,人与人,亲不亲,那就得看称呼了,当家的整天不给九娘好脸色看,自然不亲近,叫声村长,都是客气的。
……
二十几里路,对于夏贝贝来说,可真是个难题啊,虽然手头银子是不少,可是,她家就她跟奶奶俩人,以前奶奶能干得动活儿的的时候,还好说。
眼不花的夏桑氏,做的绣活儿,可是美得不得了,拿到镇上去,只要往街上头那么一摆上,顿时便抢了个精光。
后来有一个布店的老板娘,看中了夏桑氏的绣品,便都收了去,奶奶也为了方便照顾她,就也不计较钱多钱少了。
那个时候,她也算是夏家村里头穿着打扮最好的小姑娘了,只要奶奶地镇上卖了绣品,准会给她带来东西,有时候是吃的,有时候是穿的。
可是,好景不长,她七岁开始,奶奶的眼睛,就不太好了,也话是因为用眼过度了吧,看什么东西都是花蒙蒙的。
所以从那之后,绣品也绣得不怎么出色了,布店的老板收了几次次品之后,就再也不要她的绣品了。
还好,那些年也攒下不银子,但这几年花下了,也是所剩无几了。
现在,就得靠她赚钱来养奶奶了。
掂量了一下手中的两个铜钱,望着远处的那辆牛车,上面已经坐着几个妇人人,都是附近的几个村子里的人。
“看,那不是夏桑氏家的那个九娘吗?”牛车上,几个妇人看到夏贝贝远远地过来,也都闲聊开了。
☆、037 热心肠的牛大叔
037 热心肠的牛大叔 “就是,听说前几日,被夏大丫那个泼丫头给砸破了头呢,这不,头上还有一大块血迹呢,你看。”
提起夏矮子家的那个夏大丫,就跟夏矮子的媳妇一个德行,她们心里都明明白白的,谁都不想去惹这样的姑娘。
反正啊,这十里八乡,谁家摊上夏大丫,就自认倒霉吧。
“九娘啊,去镇上吗?”赶牛车的是位大叔,凑得巧了,他就姓牛,是个热心肠的人。
“是啊。”夏贝贝点头。
“来,上车吧。”牛大叔热情地招呼她。
“这……”夏贝贝心里头还在犹豫。
钱是有,可是在外人眼里,她家穷啊,坐牛车的一个铜钱,不是她能付得起的啊。
“上车吧,大叔不收你铜钱。”牛大叔继续说道。
“哟,牛大叔,你咋收了我的钱呢?”
“就是啊,看着人家小姑娘长得水灵,是不是?”几个妇人立即七嘴八舌的说开了。
“你们几个,能跟九娘比嘛,她家啥样儿,你们都不知道?”牛大叔瞪了她们一眼。
多大年纪了,还开一个小姑娘的玩笑,也不怕人家小姑娘当真了。
“九娘啊,快上车,我们也就是说说笑笑,别当真。”一个妇人对着夏贝贝说道。
乡下妇人,没事的时候,自然是说说东家短,道道西家长,都是做不得数的。
“对啊,九娘,赶紧上车,牛大叔可是一年才做一回善事,可不能错过了。”另一个人也说道。
夏贝贝笑了笑。
“九娘,你去镇上作啥子咧?”等夏贝贝坐上了牛车,牛车上路之后,闲着无事的几个妇人,看着夏九娘,问道。
“奶奶给了我一件绣品,让我拿去卖了。”夏贝贝说道。
这也是实话,绣品是夏桑氏的压箱之作,是当年夏桑氏已经感觉得自己的眼睛会出毛病,趁着还能看得清,整日整夜绣出来的,整整一大包袱呢,本来是她准备留给夏贝贝做嫁妆的。
现在年景不好,她只能含泪拿一件出来,换几个铜钱,给家里添点米粮。
但那是夏桑氏在夏贝贝还没有穿越之前,就已经拿出来的东西,今日正好有个名头。
“你这背篓里,装得是啥?”她们的背篓里,都是空空的,只有夏贝贝,是满满的。
“是一些多余的衣裳,想拿到当铺里去看看,能不能值上几个钱。”
“呵呵,九娘,肯定是你背着你奶奶偷偷拿出来的吧?”夏家村本村的一位妇人当下便明白了。
这哪是什么多余的衣裳啊,肯定是夏九娘自己的衣裳,她知道,夏桑氏以前做绣品的时候,可给这个孙女儿置办过不少衣物,都可好看了,那上头的花,都是夏桑氏亲自绣的。
现在九娘是肯定穿不着了,可是,夏桑氏总是说,小衣裳以后还可以